產品展示
該車改裝平臺為南京依維柯NJ1076ELC二類底盤,驅動形式4×2;軸距4350毫米,國六排放標準,滿足北京上牌標準。
整車技術參數:
總質量(Kg):6800
額定載質量(Kg):4380
外形尺寸(mm):7403×2154×2330
整備質量(Kg):2420
額定載客(人):3
車體改裝后符合交通管理部門有關要求。能保證車體系統在一般城市道路和公路正常行駛及低速越野行駛,軸荷分配及左右配重應合理,滿載時不超過原車總載重量,改裝不破壞原車結構,車體改造完成后進行整車性能測試,如行駛測試、重心平衡測試、淋雨測試等,并提交測試報告,汽車制動性能、噪聲、排放性能滿足一般國際通信車輛標準,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平順性、舒適性等性能設計指標。
a) 艙體結構
艙體采用標準大板粘接結構,然后內部加裝消音棉,鉚裝多孔板,可以達到降噪消音的效果,其中除操作及設備艙外,其余內部都需要加裝降噪消音層。
電源車艙體利用隔斷分成三個艙室,前部為發電機艙,中部為消音艙,后部為操作及設備艙。艙體共開有右側維修門,并配有登艙梯;車廂后部設置對開門,登頂梯。
b) 艙體降噪結構
柴油發電機噪聲包括機械噪聲、燃燒噪聲、風扇噪聲、進氣噪聲、排氣噪聲等,同時我們又知道吸聲處理只能降低反射聲的影響,對直達聲是無能為力的,在改變不了噪聲源的特性時,我們只對工作室進行降噪處理。
針對上述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的分析,我們采取了吸聲、隔聲、消聲、復合隔音、阻尼減振等降噪措施。
由微孔板、環保吸音棉以及在環保吸音棉背后粘接的金屬隔音板和隔音氈組成了內層復合隔音裝置,根據電站方艙內發動機頻率范圍,微孔板選用沖孔率為5%的不銹鋼薄板,吸音棉選用45K25T環保吸音棉,金屬隔音板采用鋁板。該套復合隔音裝置對各頻段噪聲的聲音有較好的吸聲效果,當聲波進入孔頸時,通過頸壁的磨擦和阻尼使一部分轉變為熱能消耗掉從而形成聲阻。
根據理論及實踐經驗,從聲源到外界應采取先吸聲后隔聲的措施。方艙內部的吸、隔聲裝置主要依附安裝在各壁板上,由于吸、隔聲裝置的面積較大、重量相對較輕,所以不需要在壁板內預埋安裝加強件,僅依附連接在壁板內蒙皮上即可。
隔聲材料主要采用隔聲板,可直接粘在壁板內表面,需要壓裝時要盡量少的布置安裝釘,以免傳聲。隔聲板接縫處必須接觸緊密,一般隔聲板越厚、越重、層數越多,隔聲效果越好,綜合考慮與吸聲裝置的性價比、重量比等因素。
吸聲材料主要有吸聲毛氈、吸聲棉、玻璃棉等,一般材質較軟,需要通過安裝在隔聲板表面的支撐框架固定,在支撐框架與隔聲板之間要墊有減震板,并且外表面需要用沖孔薄板壓牢。如果吸聲材料對環境有污染,可用吸聲布、玻璃布等將其包嚴后再固定。隔音裝置的隔音原理為:當聲波依次通過特性阻抗完全不同的墻體、空氣介質時,造成聲波的多次反射,產生衰減,并且由于空氣的彈性和附加吸收作用,使振動能量也大大衰減,從而達到消音的目的。
c) 控制溫升裝置
進出風道控制裝置,可控制廂體內溫度升高,廂體機組進排風口采用百葉窗結構并作減噪處理;配專用排煙系統,作防火隔熱處理,可自動開啟煙囪,當發電時,煙囪自動開啟,不發電時,煙囪關閉;
布局設計
外部布局
左部:在底盤大梁上從前至后設置1個平臺,隔音方艙;汽車大梁上中、后部分別安裝1個機械式千斤頂;方艙平臺后下部安裝1個支腿控制箱;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上部前后分別布置一個場地燈;方艙平臺下部設置護欄;方艙的左后下部的包邊上設置1個水平儀。
右部:汽車大梁上中、后部分別安裝1個機械式千斤頂;方艙平臺后下部安裝1個土木工具箱;操作艙右壁設置1個操作小門,帶觀察窗;發電機艙右壁設置維修門,并配置抽拉梯;操作艙右壁設置加油小門;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上部前后分別布置一個場地燈;方艙平臺下部設置護欄。
前部:汽車大梁上部平臺安裝1臺方艙;方艙前部上部安裝兩個前示廓燈。
后部:方艙后壁左下部設置電源接線口門,方艙后壁右部設置1個登頂梯,梯子下半部分可快速拆卸,不用時可放置艙內;左下部包邊上安裝1個水平儀;后壁設置一對開門,對開門左下方設置出線小門。
方艙頂部安裝重錘消音口,均布防滑貼,左右兩側設置兩排掛鉤可以固定安全扣
內部安裝方案按照GB/T3047.2規定的要求,綜合系統設備的操作、互連關系、形體質量等參數為依據,以方便地完成規定功能、便于操作維護、建立友好人機界面、充分利用空間等為原則,提高電磁兼容性、可靠性、維修性、經濟性為目標而設計。
電源車艙內整體用隔墻隔為三段,前部為發電機艙;中部為消音艙,后部為操作及設備艙。
電氣設計:供配電系統由交流電源電纜、車壁輸出柜、車內柜、發電機組、2組100AH/12V蓄電池等組成。內部設置有1臺柴油發電機組,實現對整個系統的穩定供電。
1.每臺機組配置一臺科邁MRS16中文液晶全自動監控控制屏,控制屏提供標準RS232/485通信接口及MODBUS通信協議,可完成機組的手動/自動啟停/監測/保護/實現雙備用功能;
平衡支撐系統
本方案配置HWH調平液壓三節式支腿
每輛應急通信車配備4塊支腿支撐鋁合金墊板
本方案采用車支腿采用HWH三節式,液壓直伸式,頂升能力8噸,供電電壓24V,豎直高度650mm,最大行程370mm在車輛到達目的地后,液壓支撐系統能快速支撐和平衡車體,保證系統安全工作。
整車技術參數:
總質量(Kg):6800
額定載質量(Kg):4380
外形尺寸(mm):7403×2154×2330
整備質量(Kg):2420
額定載客(人):3
車體改裝后符合交通管理部門有關要求。能保證車體系統在一般城市道路和公路正常行駛及低速越野行駛,軸荷分配及左右配重應合理,滿載時不超過原車總載重量,改裝不破壞原車結構,車體改造完成后進行整車性能測試,如行駛測試、重心平衡測試、淋雨測試等,并提交測試報告,汽車制動性能、噪聲、排放性能滿足一般國際通信車輛標準,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平順性、舒適性等性能設計指標。
a) 艙體結構
艙體采用標準大板粘接結構,然后內部加裝消音棉,鉚裝多孔板,可以達到降噪消音的效果,其中除操作及設備艙外,其余內部都需要加裝降噪消音層。
電源車艙體利用隔斷分成三個艙室,前部為發電機艙,中部為消音艙,后部為操作及設備艙。艙體共開有右側維修門,并配有登艙梯;車廂后部設置對開門,登頂梯。
b) 艙體降噪結構
柴油發電機噪聲包括機械噪聲、燃燒噪聲、風扇噪聲、進氣噪聲、排氣噪聲等,同時我們又知道吸聲處理只能降低反射聲的影響,對直達聲是無能為力的,在改變不了噪聲源的特性時,我們只對工作室進行降噪處理。
針對上述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的分析,我們采取了吸聲、隔聲、消聲、復合隔音、阻尼減振等降噪措施。
由微孔板、環保吸音棉以及在環保吸音棉背后粘接的金屬隔音板和隔音氈組成了內層復合隔音裝置,根據電站方艙內發動機頻率范圍,微孔板選用沖孔率為5%的不銹鋼薄板,吸音棉選用45K25T環保吸音棉,金屬隔音板采用鋁板。該套復合隔音裝置對各頻段噪聲的聲音有較好的吸聲效果,當聲波進入孔頸時,通過頸壁的磨擦和阻尼使一部分轉變為熱能消耗掉從而形成聲阻。
根據理論及實踐經驗,從聲源到外界應采取先吸聲后隔聲的措施。方艙內部的吸、隔聲裝置主要依附安裝在各壁板上,由于吸、隔聲裝置的面積較大、重量相對較輕,所以不需要在壁板內預埋安裝加強件,僅依附連接在壁板內蒙皮上即可。
隔聲材料主要采用隔聲板,可直接粘在壁板內表面,需要壓裝時要盡量少的布置安裝釘,以免傳聲。隔聲板接縫處必須接觸緊密,一般隔聲板越厚、越重、層數越多,隔聲效果越好,綜合考慮與吸聲裝置的性價比、重量比等因素。
吸聲材料主要有吸聲毛氈、吸聲棉、玻璃棉等,一般材質較軟,需要通過安裝在隔聲板表面的支撐框架固定,在支撐框架與隔聲板之間要墊有減震板,并且外表面需要用沖孔薄板壓牢。如果吸聲材料對環境有污染,可用吸聲布、玻璃布等將其包嚴后再固定。隔音裝置的隔音原理為:當聲波依次通過特性阻抗完全不同的墻體、空氣介質時,造成聲波的多次反射,產生衰減,并且由于空氣的彈性和附加吸收作用,使振動能量也大大衰減,從而達到消音的目的。
c) 控制溫升裝置
進出風道控制裝置,可控制廂體內溫度升高,廂體機組進排風口采用百葉窗結構并作減噪處理;配專用排煙系統,作防火隔熱處理,可自動開啟煙囪,當發電時,煙囪自動開啟,不發電時,煙囪關閉;
布局設計
外部布局
左部:在底盤大梁上從前至后設置1個平臺,隔音方艙;汽車大梁上中、后部分別安裝1個機械式千斤頂;方艙平臺后下部安裝1個支腿控制箱;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上部前后分別布置一個場地燈;方艙平臺下部設置護欄;方艙的左后下部的包邊上設置1個水平儀。
右部:汽車大梁上中、后部分別安裝1個機械式千斤頂;方艙平臺后下部安裝1個土木工具箱;操作艙右壁設置1個操作小門,帶觀察窗;發電機艙右壁設置維修門,并配置抽拉梯;操作艙右壁設置加油小門;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前部上部安裝進風百葉窗,后部上部安裝出風百葉窗;方艙上部前后分別布置一個場地燈;方艙平臺下部設置護欄。
前部:汽車大梁上部平臺安裝1臺方艙;方艙前部上部安裝兩個前示廓燈。
后部:方艙后壁左下部設置電源接線口門,方艙后壁右部設置1個登頂梯,梯子下半部分可快速拆卸,不用時可放置艙內;左下部包邊上安裝1個水平儀;后壁設置一對開門,對開門左下方設置出線小門。
方艙頂部安裝重錘消音口,均布防滑貼,左右兩側設置兩排掛鉤可以固定安全扣
內部安裝方案按照GB/T3047.2規定的要求,綜合系統設備的操作、互連關系、形體質量等參數為依據,以方便地完成規定功能、便于操作維護、建立友好人機界面、充分利用空間等為原則,提高電磁兼容性、可靠性、維修性、經濟性為目標而設計。
電源車艙內整體用隔墻隔為三段,前部為發電機艙;中部為消音艙,后部為操作及設備艙。
電氣設計:供配電系統由交流電源電纜、車壁輸出柜、車內柜、發電機組、2組100AH/12V蓄電池等組成。內部設置有1臺柴油發電機組,實現對整個系統的穩定供電。
1.每臺機組配置一臺科邁MRS16中文液晶全自動監控控制屏,控制屏提供標準RS232/485通信接口及MODBUS通信協議,可完成機組的手動/自動啟停/監測/保護/實現雙備用功能;
平衡支撐系統
本方案配置HWH調平液壓三節式支腿
每輛應急通信車配備4塊支腿支撐鋁合金墊板
本方案采用車支腿采用HWH三節式,液壓直伸式,頂升能力8噸,供電電壓24V,豎直高度650mm,最大行程370mm在車輛到達目的地后,液壓支撐系統能快速支撐和平衡車體,保證系統安全工作。